本刊讯 2月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今日国土》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碳中和2060’与中国绿色金融论坛(2021)暨《‘碳中和’中国城市进展报告2021》成果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论坛首次提出“碳达成率”概念,对地方城市进行“绿色60”综合排序,为国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和路径提供参考。
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要达成这一重要目标,城市预计将成为碳减排的重要“战场”,绿色复苏将成为下一个40年的重要风向标。这其中关系到许多城市,你的城市将会怎样应对,2030年你会实现?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呼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分区域和行业围绕既定目标稳步推进。特别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城市、城乡开展低碳国土可持续发展以及高质量贸易等举措中来完成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执行理事王文在会上发布了国内首份中英文《“碳中和”中国城市进展报告2021》报告。
报告核心研究成果是从城市绿色可持续综合发展的角度深入分析城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碳达成率”,即城市实际碳减排值对基准值的差距—“碳达成率”,这是国内外首次提出这个概念。报告借鉴中外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方法—“六维一体”,采取符合函数综合分析法对城市相关碳减排、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城市交通、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政策法规、政府工作报告、碳达成率等公开数据和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充分关注这些影响城市绿色转型的关键要素,得出反应城市“碳达峰”“碳减排”进展状况的“绿色60”综合得分。
由于每个城市类型和绿色发展状况不同,城市的“碳达成率”进展都是动态变动的,因此,每个季度都需要进行相关数据的测算和分析,以及时准确的调整每个城市“碳达成率”在全国发展情况排名所处位置。
责任编辑:苏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