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的掌声中,儿子、儿媳把两朵缀有喜字的红花分别戴在父母的胸前。
父母金婚,我和金玲格格,弟弟忠祥和兰琴,妹妹忠玲和金玉一起侍奉在侧
望着这满屋子的人、满屋子的笑脸:儿子们的、孙子们的、重孙子们的,远道赶来的亲友们的,老父老母满脸喜气。我分明看见,二老的眸子里闪动着浑浊的泪花。
50年前,一辆木制四轮太平车把19岁的母亲接到柳家。姨说:“那时日子过得苦,你姥爷去世得早,你娘出门子的时候,你姥姥和我连件衬衫都给他做不起,想起这我心里就难受。”母亲说:“我过门时,家里只有三间破草房,屋里空荡荡的。穷是穷,但日子过得舒心。你奶奶没闺女,只你爹一个。因此把我既当媳妇又当闺女,可疼我啦!吃食堂的时候,我正奶着你弟弟,你奶奶每顿都把自己的一份菜馍省出一半给我吃,自己却饿得浑身浮肿。几十年了,俺娘俩没红过脸。”
说起父亲,母亲总是嗓门高高的:“他呀,一辈子享福!”啥叫享福呢?按照母亲的话说,父亲没有兄弟姐妹,从小被爷爷奶奶娇宠,没受过什么委屈;长大后一直当干部,没干过什么出力的活;老了呢!儿女们孝顺,吃穿不愁。而她自己呢?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的,地里的,一辈子出力流汗。每每说到这里,当母亲伤心落泪的时候,父亲总是一面讪笑,一面逗母亲说:“看看!又吃老本儿了不是!”
父母亲一辈子“叮叮当当”,但是老两口感情深厚,相依相伴五十八年
话是这么说,但我清楚地知道,父母的感情是深厚的。在母亲的心中,父亲是天。依稀记得,在我小学的时候,有一天,父亲突然不见了,母亲满村找,挨门挨户地问,谁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惶恐的母亲嚎啕大哭,似乎天要塌了下来。那情那景,历历在目,使我至今难以忘怀!而在父亲的心中,母亲是地。尤其是在儿女们长大成人,一个个离开身边之后,母亲便成了父亲的依靠。当着儿女们的面,二老有时也斗斗嘴,争论到底“谁享了谁的福”,末了,父亲往往不得不承认,他这一辈子,多亏了母亲,没有母亲,便没有在他看来这兴旺的家业,靠着母亲,才有他今天的福享。父亲在我们面前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就怕你娘病,她一病,我就没准儿了!”有一次,母亲打针过敏,一下子人事不省,父亲说,他觉得好像地陷了似的,吓得腿都走不动了。
父母亲也闹矛盾,尤其是年轻时,吵架、打架都有过。他们俩都是急性子,父亲当干部,母亲里里外外一把手,麻利、能干是三乡五里出了名的,因此谁也不怕谁。记得有一回,正吃饭,不知父亲说了母亲什么,母亲便不依不饶地和父亲吵起来,弄得婶子大娘们都过来劝架。事后我劝母亲,母亲说:“我又没输理,让他说?”那精神儿,很有点得理不让人的味道。不过,在我的记忆里,父母亲生气从不记仇,吵过、打过,不出两天便和好如初。
像天下所有的爹娘一样,我的父母亲也极爱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的身上,倾注了他们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我的父亲虽然只在“解放”初期上过几天扫盲班,认不了多少字,但由于长期当干部,走南闯北,长了不少见识,因此,很看重我们兄妹三人的学业。尤其是我,学生时代,没少受父亲的教诲。直到现在,远隔千里,他时常也在电话中叮咛,一定要好好工作。这些年,我与故乡的关系日渐密切,父亲一方面高兴,一方面也常常为此担忧:那么多人去找你,怎么工作呢?尽管我一再表示,我会处理好的,父亲还是觉得不踏实。每当亲友们向他要我的地址,表示要来找我时,他便往往找出许多理由进行阻拦,为此闹得一些亲友都有了意见。
父、母亲与孙子柳涛合影于北京新源街39楼门前
说起母亲对孩子的爱,我觉得“儿是娘的连心肉”这句话是最为贴切的形容。我记事早,儿时母亲把芝麻焦馍一口口嚼碎了喂我;还有,她抱着我甩着两条大辫子赶集上会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还记得,那时的冬天很冷,我们豫东不时兴烧炕,也生不起炉子,晚上,只要一钻进被窝,母亲便把我的两条腿及至半截身子都夹住,用她那温暖的躯体焐我冻得冰疙瘩一样的小身子。从母亲那里感觉到的甜蜜和温润在我的心里延绵至今,时时想起来都忍不住落泪。十九岁那年,我穿上军装,离开父母,走上了生活自立的道路。但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我离开母亲,母亲的心也就跟我来了。每次电话,母亲和父亲叮咛的最大区别就是,父亲希望我事业有成,而母亲却不希望我当官,因为在她老人家看来,当官就得操心受累,而累坏了儿子的身体是万万使不得的。母亲对我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傻孩子,身体好了比啥都强!”母亲爱儿子,有时有点过分。比如,母亲来北京小住,家里有件稍重一点的东西需要搬运,她往往会说:“你别搬,让金玲搬!”金玲是我的妻子。妻子心疼我,母亲不说,她也会搬的。但母亲这么一说,弄得妻倒别扭起来:“看看,还是疼儿子吧!”好在妻也不计较,因为一个疼儿子,一个疼丈夫,反正目标是一致的。我呢?乐在其中。儿女是父母的未来,孩子是爱情的结晶和纽带,我想,儿女们争气、孝顺也加重了二老感情上的砝码。
2005年5月,父、母亲开心的和重孙子柳君子在马泉营家中玩耍
五十年共同生活,酸甜苦辣的岁月,风刀霜剑的印痕,留在父母的脸上,根植于儿女们的心里。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有儿有女的我们,今天,更懂得怎样去回报父亲,更希望看到老父老母在儿孙绕膝的欢快生活中安度晚年。
在金婚喜庆的日子里,父亲对客人们说:“日子要是像现在过得这样好,我活到八十岁,一定给你们唱台大戏!”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当弟弟、弟妹把两枚黄灿灿的金戒指戴在父母手指上的时候,我代表所有的亲友们致辞:“今年是二老金婚之年,我们大家送你们金戒指,祝愿你们度过金子般的岁月,也祝愿您们的感情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永不磨灭!”
新年新岁,我为我的父母献上最美好的祝福,也为天下所有的父母献上最美好的祝愿!(柳忠勤先生写于二零零零年十二月三十日)(副标题为编者所写)